当前位置:二品小说网 >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九零章 粗议草原三策(2/2)

第一九九零章 粗议草原三策(2/2)

这偌大的草原,就是一个巨大的养蛊池,当最强大的那个游牧民族诞生的时候,往往也是中原王朝噩梦的开始。

因此现在王猛看似在说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可是想一想汉朝建立之初的匈奴以及唐朝建立之初的突厥,都曾经直接威胁到长安。

而即使是有了简易的火器,草原上的民族也依然可以利用其强悍的机动性成为中原王朝不堪其扰的梦魇,并且不得不为此多次兴兵,比如明朝征伐北元以及清朝征伐准噶尔。

所以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想法,此时主动插手草原上的事务,拉一派、打一派,维持草原上的均衡,并且缓缓积蓄兵力,为以后出动大军征伐奠定基础。

只有这样做才能在长远的时间内保证长安作为未来帝都的安全。

杜英问道:

“对付草原,师兄可有方略可以教我?”

王猛点头说道:

“通使、通商、修城,三管齐下。

所谓通使,就是派遣使者前往草原各部,现在草原上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尚且还不清楚,之前有商队前往草原,但也多半只是和草原边缘的部落交易,所以余认为应该派人以朝廷的名义深入草原、探知敌情虚实。

当然,使者前去定然是带着中原的物产以及通商的请求,甚至在商贸上我们可以做出一部分让利,但和草原各部之间的联系不能断,甚至要让草原逐渐依赖于由朝廷掌握的商队,从而主动向朝廷告知其游牧的位置。

凭借这些信息,以后派军横扫草原,只要循着这草场位置行进,定然能有所收获。”

不管是怎样剑拔弩张的状态,草原上和中原朝廷之间的货物流通都很难断绝,因为无论是草原上的战马还是中原的茶砖,都是双方的必需,再加上中原的绫罗绸缎等等,一样吸引着草原贵族,而廉价的牛羊一样是中原的中上层所需要。

所以双方的贸易关系并不单一,但之前多半都集中在边境上和双方腹地商贾都有联络的汉人商队以及草原部落的手中,显然一直存在“中间商赚差价”的问题。

王猛现在要做的自然就是收编这些中间商,打通南北贸易的路线,这样既能够降低物价,而且又能够推动双方开展更大规模的贸易,草原上正摩拳擦掌的各个部落自然不会拒绝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至于最后的修城。”王猛接着解释,“想要让草原上各部直接死心塌地的归降朝廷,并不容易,历史上的匈奴也曾经和刘汉之间分分合合。一旦中原王朝失去维系威严和征伐草原的本事,那么这些游牧民族拍拍屁股就会走人。

因此还是要向草原深处修建城池,就像是往年修筑长城一样。以这些城池为根基,一步一步的蚕食草原,收纳周围的游牧部众,教导他们汉家文字和语言,而对于那些不臣服的,则从城池出发,就近出击。

与此同时,一旦周边部落联合起来有,那么也能够及时通过城池传递烽火,在长城内待命的大军可以伺机出动,以避免如同以前那样,草原骑兵从多处南下入寇,朝廷得到消息的时候,其已经转移,结果大军追杀却屡屡无所收获。”

把整个预警系统向外延伸到草原上去并且长期维持,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似乎都没有这种做法,只有在短期远征的时候会修建一些土木工事用于存储粮草、屯兵戒备,比如永乐帝远征漠北的时候,但是杜英很清楚这并非不可行。

一方面在于生产力的提高,如今杜英已经有了领先千年的工业和商业体系,连带着发展的还有运输体系,所以物资的生产和转运,成本都会大幅度降低。